谜一样的独角神兽(中)|中法评·影像
在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传统中国,人们对独角神兽既熟悉又陌生。
熟悉,指神兽是诸礼仪和官员服饰中的重要元素,传承经久,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存在;陌生,指人们对神兽的认知多非亲眼所见,主要凭史籍载文绘图或口耳相传,形成神兽形象的思维定式,其中想象附会的成分与日俱增。
在传世和出土的典籍、文物上,独角兽的形象千变万化。它们既有仁兽、瑞兽、怪兽、恶兽等功能之异,又有兕、天禄、麒麟、獬豸、白泽、狻猊、飞廉、穷奇等名称之别;独角的构造有软硬之分,形状有长短、弯直之异,生长位置有头顶、额前、鼻端之别。它们或精致或粗犷,或独立或依附,出现在各种材质的文物上,存世量相当可观。
综观古代文物上的独角神兽,多与犀、虎、龙、狮、鹿、羊、牛等有所关联。而神奇莫测之处是,神兽的形象经常组合变幻,标志性的角,时而独一,时而成双。加之诸独角神兽早期、晚期形象和功能变异极大,即使它们近在咫尺,我们不一定能确认它是何方神圣。故给神兽尤其是独角神兽正名,成为千古难题。数千年来独角神兽大行其道,其所承载的理念和诉求,也同样值得探寻。
本期影像题为《谜一样的独角神兽》(二),刊于《中国法律评论》2021年第3期影像栏目(第161-166页),由中国政法大学李雪梅教授撰文并供图。
狭义的专指东汉时流行的头饰双角的有翼狮虎形神兽,以置于墓域神道“辟御妖邪”(颜师古语)为主要功能。广义的辟邪神兽包容东汉、南朝立于神道中的各类有翼神兽,而无论其为独角、双角、无角或雄雌,也无论其被称为天禄、麒麟。
其外在特征形成一定模式化风格:身形如狮似虎,张口吐舌,獠牙外露,肩生羽翼,粗尾、爪足、短耳,昂首挺胸,跨步向前,对称设置。它们在“辟御妖邪”的同时,也彰显带有社会等级之差的礼制法度,故而体量与威猛之势成比例增长。
标新立异的辟邪神兽,堪为古代礼制神兽创制的榜样。
叁
有翼狮虎形神兽:辟邪
汉代,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,创制性神兽层出不穷,天禄、辟邪、麒麟等均位列其中。在中华文化的强势气场中,外来的珍禽异兽渐化身为具有等级特征的礼制神兽,出现在殿堂、陵墓等带有政治景观意义的场所。巨大的体量、威严的神态、奇异的造型、强盛的气势,使这些神兽成为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见证。
物勒“工名”和“兽名”
东汉 · “成奴作”石天禄及其颈背的铭文
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,一件石雕神兽霸气十足。兽高,122厘米、长165厘米,肩生羽翼,四肢、长尾刚劲,头顶上扬的独角分外醒目。石兽后颈刻有隶书“缑氏蒿聚成奴作”七字,铭刻内容与汉代流行的“物勒工名”惯例相符。
“物勒工名”制度流行于战国中期以后。秦国等变法强国为了加强对兵器、度量衡器等生产制作的质量监控,建立起明确的质量考核和责任追溯制度,“物勒工名”便是推行这一监管制度的基础,并有相应的法律作为配套支撑。
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中的《工律》《效律》《秦律杂抄》对工匠、工长制作兵器、公器等未按规定“勒名”所面临的惩罚作出了明确规定。如《效律》规定:“公器不久刻者,官啬夫赀一盾。”
这一制度在秦汉以后也被广为遵循,《唐律疏议·杂律》“器用绢布行滥短狭而卖条”规定了相应处罚,并引用《礼记·月令》解释道:“故《礼》云:‘物勒工名,以考其诚。功有不当,必行其罪。’其行滥之物没官,短狭之物还主。”
东汉 · 宗资墓石天禄 安洋 摄
李贤注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称:“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,旁有两石兽,镌其膊一曰天禄,一曰辟邪。”如今宗资墓前的天禄兽四肢和头部残损严重,但肩翼处尚清晰可见“天禄”二字(明代补刻),只是无法辨别其为独角抑或是双角。
东汉 · “成奴作”石辟邪 张劲松 摄
洛阳博物馆一件汉代辟邪石雕同样刻有“缑氏蒿聚成奴作”七字,原来它与“成奴作”石天禄是同时出土于河南洛阳涧西区孙旗屯的一对神兽,并由同一工匠雕造。但这件石兽为双角。兽高109厘米,较独角天禄矮了13厘米,正是双角顺伏之故。
这原是一对陵墓石兽,名为天禄、辟邪。
“天禄”在先秦文献中为吉语,意为天赐福禄,《尚书·大禹谟》有“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”之语。东汉时,“天禄”化身为墓道上的神兽。假托东方朔之名撰辑的《海内十洲记》是一部志怪小说集,成书时间约在汉末六朝,正是天禄、辟邪神兽流行的时段。该书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﹑瀛洲﹑聚窟洲等十洲﹐皆人迹稀绝,便召见东方朔问各洲所产异物。
书中记西海中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的聚窟洲“有狮子、辟邪、凿齿、天鹿”,其共同特征为“长牙、铜头、铁额之兽”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乌弋国“有桃拔、狮子、犀牛”,三国魏孟康注曰:“桃拔一名符拔,似鹿,长尾,一角者或为天鹿,两角者或为辟邪。”
据此,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石雕独角兽名为“天禄”,洛阳博物馆的石兽为“辟邪”,它们均是基于西方异兽而创制。
礼制神兽的气韵
西汉 · 玉辟邪 张劲松 摄
陕西咸阳汉元帝(公元前48~公元前33年在位)渭陵遗址出土了两件玉雕兽,一件高5.4厘米、长7厘米,顶有双角,肩腹饰羽翅,此当为辟邪。另一件玉兽相对矮小,高2.6厘米、长6.2厘米,独角有翼,呈紧张的临战姿态,较为写实,当为天禄。
西汉 · 螭凤纹玉剑珌 张劲松 摄
螭为传说中的无角龙,但汉代的螭不仅有夸张的独角,而且呈现出与虎、豹融合的趋势。这件螭凤纹玉剑珌长5厘米、宽4厘米,一面高浮雕独角螭龙,身躯似虎,与传统的龙蛇形差异较大。另面透雕凤鸟,鸟首探出与螭首相望。
东汉 · 玉辟邪
这件出土于陕西宝鸡市北郊东汉墓的玉辟邪器形高大、气势威猛。玉兽残高18.5厘米、长18厘米,肩腹饰双层翼翅,双角上勾,作仰天长啸状。兽尾部的方形榫口应是长尾的接口,背部和头顶柱状插座上的饰物已失。
东汉 · 掐丝镶嵌金天禄 安洋 摄
河北定县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一对金制天禄、辟邪颇为精巧。独角天禄高3.1厘米,双角辟邪高3.3厘米。两兽张口露齿,长尾拖地,均作昂首阔步状,与东汉流行的石雕天禄、辟邪造型近似。
东汉 · “天禄”铜镜(采自《文物》2016年第3期,第62页)
浙江杭州余杭区星桥镇出土的一面对兽铜镜上铭刻“天禄”二字。镜钮外饰两只张口相向的龙首神兽,左为双角兽,右为独角兽。这提示,天禄和辟邪也可以各自成对出现,角的不同或示雄雌之别,或为造型上的同中求异。
肩生双翼,如虎似狮
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”,祭祀历来是礼制的重要组成。东汉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变革期。《汉官仪》曰:“古不墓祭。秦始皇起寝于墓侧,汉因而不改。”东汉时期,原本在殿堂和宗庙举行的郡国“上计”礼和诸侯王的“酎祭”礼也移至陵寝,名为“上陵礼”。上行下效,墓祭礼仪及相应的配置受到重视。当时理想的茔域由石阙、石人、石兽、墓碑、祠堂、树木、封土等构成。石阙表示威仪等第,石人意为守卫墓域;石雕羊、马、驼、狮或示壮观,或意财富;而石雕天禄、辟邪,不仅寓意等级、地位,亦具有驱邪护墓的功能。
东汉 · 嘉祥武氏祠石狮
山东嘉祥武氏祠石阙正面有建和元年(公元147年)题铭,言“孙宗作师子,直四万”。这对师子(狮子)高124厘米、长145厘米,身形威猛,两角顺俯于脑后,羽翼不显。可能墓主的身份尚未达到使用天禄、辟邪的级别。
东汉 · 伊川县石辟邪
出土于洛阳伊川县东高村的石辟邪身高111厘米、长172厘米,双角挺立,阔嘴长牙,肩生双翼,造型威武。西汉《急就篇》云:“射魃辟邪除群凶。”唐颜师古注:“射魃、辟邪,皆神兽名……辟邪,言能辟御妖邪也。”
东汉 · 孟津县石辟邪
河南孟津县会盟镇油磨坊村出土的石辟邪高190厘米、长297厘米。兽头顶耸立的鬃毛形成类似独角的效果。石兽的出土地点距光武帝陵不远。唐《封氏闻见记》载:“秦汉以來,帝王陵前有石麒麟、石辟邪、石象、石马之属,人臣墓前有石羊、石虎、石人、石柱之属,皆以表饰坟垄,如生前之仪卫耳。”
东汉 · 许昌石辟邪
河南襄城县颍阳镇出土的石辟邪,头、肢和尾部残缺,残高202.2厘米,身长230.8厘米。兽身形矫健,肩生羽翼,胸背肌肉丰满。据称可能是东汉开国功臣淮陵侯王霸(?~公元59年)墓前的神兽。
东汉 · 许昌石辟邪(石虎) 张劲松 摄
河南许昌市建安区榆林乡的石辟邪高130厘米、长150厘米。兽昂首挺胸,张嘴伸舌,瞪目直视,体态威猛,和汉代瓦当上的白虎形象颇为相近,与东汉辟邪肩生双翼的特征不符,当为石虎。
东汉 · 偃师石辟邪 张劲松 摄
河南偃师商城博物馆的东汉石辟邪头顶双角,肩饰羽翼。汉孔鲋《小尔雅·广言》:“辟,除也。”辟邪意为驱走邪秽、祓除不祥。较之埋于墓葬中的小型镇墓兽,神道上的石雕兽更具有震慑力,也更具社会影响力。
东汉 · 芦山樊敏墓石辟邪
四川雅安市芦山县的樊敏阙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(公元205年),阙前原有一对石雕神兽已移置于室内。两兽尺寸相近,均高145、长200厘米。一为雄性,前爪抚蟾蜍;一为雌性,前爪抚蟹。兽肩饰双翼,昂首挺胸,风格质朴。
南朝宋 · 初宁陵双角天禄(辟邪)和独角麒麟 陈虹池 摄
初宁陵位于今江苏南京市麒麟门外,是南朝宋武帝刘裕(363~422)的陵墓,遗存有一对石雕兽。天禄居东,高280厘米、身长296厘米,双角已失,双翼呈鳞羽和长翎状;麒麟居西,身长318、残高256厘米,独角尖残断,四足缺失,双翼形状与天禄相似。
南朝齐 · 景安陵天禄 杨明 摄
景安陵位于今江苏丹阳市,陵主为齐武帝萧赜(440~493)。陵前仅存石兽一对,西为麒麟,已成残躯;东为天禄,高210厘米、身长315厘米,突胸长颈,头、颈、背、翼部装饰繁富,给人以庄严华贵之感。
辟邪神兽的元素
从传世和出土文物看,东汉、南朝是辟邪神兽最流行的时期。尽管其样貌有些差异,又有独角、双角、无角等不同放置,乃至天禄、辟邪、麒麟等名称之异,但总体而言,其共同特征表现为有翼狮虎形神兽。
狮子是西方异兽。汉代,西域的狮子被不断进贡朝廷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:“章帝章和元年(公元87年),(安息国)遣使献师子、符拔。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载:“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,是岁贡奉珍宝、符拔、师子。”而作为神兽辟邪之名的出现,几乎与狮子的入贡汉廷同期,这似乎隐喻着两者的互动关联。
中国传统四灵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崇拜中的白虎也与西方有关。战国秦汉流行的虎符、秦汉瓦当中的白虎形象,均身姿矫健、气势威猛,与东汉的辟邪造型神态相近。东汉应劭著《风俗通义》言:“罔象好食死人肝脑……罔象畏虎,故于墓前立虎也。”罔象是传说中的水怪或木石之怪。古代中国人认为“虎者阳物,百兽之长”,能驱鬼辟邪,故“画虎于门,当食鬼也”(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注)。而中国人对虎的熟悉和认知,远高于狮子。在塑造辟邪神兽时,借虎画狮,既便于雕刻者的创作,也契合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武形象。
真实的狮虎均无羽翼。战国秦汉时期,带羽翼装饰的动物雕塑首先在西域一带流行。随着丝路交通的通畅,这些被誉为“斯基泰风格”的有翼神兽,逐渐影响到中原地区,并插翅于辟邪之身。而羽翼的流行也与汉代推崇的灵魂升天、羽化成仙观念有关。
就东汉、南朝陵墓礼制神兽的功能而言,“辟邪-天禄”的匹配定名较之“辟邪(或天禄)-麒麟”更为合理。在汉代铜镜铭文中,也确有“辟邪配天禄”之语。但检之于史籍,亦多见文献与文物的不合之处。三国魏孟康言:“桃拔一名符拔,似鹿,长尾,一角者或为天鹿,两角者或为辟邪。”文中的“或为”二字已表明不确定性,且东汉、南朝的神道上未见“似鹿,长尾”的石兽。这种源于鹿、天马的有翼神兽应是天鹿(禄)、麒麟的另一种演化体系,其发达程度和延续性,并不亚于辟邪神兽体系。
推荐阅读
中国法律评论
我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、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。国家A类学术期刊,中文社科引文索引(CSSCI)来源期刊,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。我刊秉持“思想之库府,策略之机枢”之理念,立足于大中华,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,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,阐释法律思想,弘扬法律精神,凝聚法律智慧,研拟治理策略,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,为提升法治效能服务,为繁荣法学服务。
《中国法律评论》唯一投稿邮箱:
chinalawreview@lawpress.com.cn
中法评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:
stonetung@qq.com
刊号:CN10-1210/D.
订刊电话:010-83938198
订刊传真:010-83938216